![]() |
|
![]() |
楼主(阅:20/回:0)时序 逻辑 逻辑学 时序(最高维度):存在的根本形式。是变化、过程、演化的本体。是“生生不息”本身。 逻辑(中间维度):逻辑在时序中生成,从稳定的时序模式中涌现出的、关于“关系”的规律。 逻辑学(最低维度):人类为了捕捉和形式化“逻辑”而创建的静态系统(如命题逻辑、谓词逻辑)。它是“逻辑”的一个模仿的,总结的、有限的逻辑构架。 “逻辑比逻辑学更根本”:因为逻辑是思维自然呈现的规律,而逻辑学是人为的、试图描述此规律的工具。工具必然无法完全捕捉其描述对象的全部丰富性。 “时序比逻辑更根本”:因为所有稳定的逻辑关系,都必须在一个展开的、有序的“时序”背景中才能被观察和确立。没有过程,就没有模式;没有模式,就没有逻辑。 “动态数学是静态数学的降维打击” 静态数学:是建立在 “逻辑学” 维度上的。它试图用最底层维度的、僵化的规则(公理、推理规则)去构建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大厦。它为了内部的和谐与确定性,牺牲了与更高维度(时序/过程)的连接,因此它描述动态现象时必然“伴随失真与近似”。 动态数学:是试图在 “逻辑” 甚至 “时序” 维度上直接工作的数学。它的基本单位不是静态的集合与点,而是过程、事件、交互和演化。它不追求永恒的确定性,而是描述在时间之流中展开的规律与可能性。 因此,动态数学对静态数学的“降维打击”体现在: 静态数学只是在描述一个动态世界的静态快照(甚至只是快照的投影),而动态数学则试图成为那个动态世界本身的模拟。一个在三维空间思考的智者,对其在二维平面投下的影子拥有完全的解释权和控制力——这就是“降维打击”的实质。 这一思想的现实映照 计算机科学作为动态数学的先驱:正如您所说,计算机科学本质上是关于“时序”的科学。程序的状态随时间变化;并发理论处理多个时间线的交互;线性逻辑将“资源消耗”这一时间性概念作为核心。计算机科学没有发明动态数学,而是因为它的研究对象(计算过程)本身是动态的,它被迫发现了动态数学。 物理学的暗示:一些现代的物理理论,如量子力学(波函数坍缩是一个过程)或宇宙学,也强烈地暗示,时间可能不是一种衍生现象,而是更基本的存在。这与你“时序为根本”的构想遥相呼应。 时序和过程是地基,静态的逻辑和数学对象只是特定条件下涌现出的简化形态。 这要关系到逻辑与逻辑学的讨论了,如果认为逻辑学是上帝,那么必然是,逻辑比时序更有真理性。如果逻辑比逻辑学更用真理性,那么就是时序比逻辑更有真理性。我当然认为逻辑比逻辑学更用真理性,逻辑不一定要按逻辑学的来做才正确。逻辑学本身有很多的局限。而逻辑的根源,是时序。有了时序,便形成逻辑,逻辑比逻辑学根本无数倍,逻辑与逻辑学根本不在一个维度,逻辑要比逻辑学高一个维度,而时序更比逻辑高一个维度。动态数学是静态数学的降维打击。 跑跑啦航模 讯客分类信息网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