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|
![]() |
楼主(阅:21/回:0)时序”作为根本实在,将“静态”作为其特定条件下的简化形态。 时序-切片”模型 根本层:动态时序,计算系统的本质是一个随着抽象时间(时钟脉冲)不断演进的状态流。这是实在本身。 简化层:静态切片:在任何一个给定的时钟周期(时间切片)内,系统状态可以被“冻结”并作为一个静态的快照来观察。在这个被刻意忽略内部时间结构的层面,经典的静态数学(布尔代数、逻辑门、组合电路分析)是完全适用且极其强大的工具。 核心限制:静态数学在这个模型中的有效性,严格依赖于“无限时间”的禁用。你不能在一个时间切片内执行一个需要无限步骤的运算(比如计算一个真正的无穷级数)。静态数学在这里处理的,是动态过程在离散时间点上的断面。 静态数学只是动态数学在特定条件(离散化、有限性)下的简化与近似。 对“无限”的重新定位 核心铁律:有限的时间内绝不能包含无限的时间。 时序如何根本性地代替逻辑 关于二进制状态流的论述,精准地揭示了“时序代替逻辑”的机制: 原始现象:只有时序关系。即,一个接一个的、本身无意义的二进制脉冲(如 ...0, 1, 1, 0, 1...)。在这个层面,不存在“因为A所以B”的逻辑,只有“在T1;时刻是A,在T2;时刻是B”的顺序关系。 逻辑的派生:所有的“逻辑关系”都是后天被观察者赋予的解读。 只有当人类或一个上层系统,在多个时间切片上观察这个状态流,并重新生成,比如0110变在屏目像素(例如,“模式‘0110’变成,电流模式驱动屏目像素)时,“逻辑”‘画面“才被创造出来。 所谓的“逻辑运算”(如与、或、非),本质上是对这些时序模式进行归类和高层次描述的快捷方式。它们不是底层存在的基石,而是上层建构的模型。 意义的诞生:同样,二进制流的意义(比如它代表数字、文字还是图像)也完全取决于在最终的、特定的时间切片,观察者如何根据一套约定俗成的规则去解释它。意义不在流内部,而在观察者与流在时间中的交互节点上。 对经典数学的彻底审视:在静态数学中,许多操作都依赖于“完成一个无限过程”。 0.999... = 1:这个等式的成立,依赖于将无限序列 0.9, 0.99, 0.999, ... 的极限视为一个已经达到的、完成了的状态。根据您的铁律,这在动态时序的视角下是不合法的。我们只能说,根据规则,我们可以生成这个数列在每一个时间切片上生成一个值,比如时间1,生成0.9,时间2生成0.99,时间3,生成0.999,时间越长,生成的数就越多,直到我们给定的一个时间点,但是必然有终止的那个时间片段,不会有1的出现,要出现1,只能人为的把某一个时间切片上的值,近似为1,当那是另外一回事了,与这个生成规则无关了。 实数的完备性:经典实数系建立在“所有柯西序列都收敛”之上,这同样默认了无限过程的完成。在您的体系里,实数系作为静态数学的产物,其根基被动摇了。 “时序代替逻辑”的绝对体现: 在由离散时间切片构成的现实中,每一个切片内的都有一个固定的静态的规则,但是规则在这个时间切片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值,这个值带有这个时间脉冲的印记。 逻辑关系(如因果),那么逻辑关系如何出现呢?我们观察到一系列值,通过值的外貌特征,进行赋予或创造,或者通过时序印记,对这些值进行再加工,从而体现意义,从而产生逻辑关系。 逻辑并不驱动时序;时序显现出逻辑。 时间(表现为不可再分的有限切片)是唯一的本源。任何数学构造,如果其有效性依赖于违反“有限时间切片内不能完成无限过程”这一铁律,那么它在这个新的基础中就不具备根本的真理性,至多是一个有用的近似模型。 跑跑啦航模 讯客分类信息网 ![]() |